经常听身边朋友说起“现代能源是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天下”,以前我也经常问自己新能源是煤电的替代品吗?为了验证这个答案我翻阅了很多的新闻、政策、公司发展战略等,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我对“新能源”与“煤电”关系的观点。
1. 发展现状
自2023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多次讨论煤电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也多次强调了煤电对于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性。
根据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2023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例超过50%,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对于整体供需形势,电力供应能力继续提升,但风、光资源以及水电存在不确定性,常规电源增加规模小于用电负荷增加规模,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潜在风险。
2. 新能源新在哪儿?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际上,“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我看来,它更是通向碳中和的唯一路径!
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即安全保障能力稳步增强,绿色低碳水平持续增强,技术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五新”,即新能源结构(新能源发电占比)、新系统形态(煤电成为支撑煤电)、新技术体系、新运行模式(智能化的调度模式)及新治理体系(市场体系)。
3. 国家现在对煤电项目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随着我国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煤电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煤电因其稳定可靠的特性长期主导着我国能源结构。然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煤电需要转型为基础性、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以适应新时代能源发展的需求。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增强,对调节性电源的需求也日益凸显。煤电作为调节性电源,可以通过快速启停、调整出力等方式,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快速响应和调节。在负荷高峰时段,煤电可以增加出力,满足电力需求;在负荷低谷时段,煤电可以减少出力,为新能源腾出接入空间,成为新能源电力稳定运行的可靠调节力量。
4. 煤电是发展新能源的“钥匙”
我国的新能源消纳体系比较特别,是: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我国以往新能源的发展模式,是不断消耗电力系统的既有安全裕度以提升新能源占比,很大程度借助了既有煤电的调节能力。
特别是随着现在新能源资源的逐步减少,开发西部大基地新能源项目的展开,就近建设支撑性煤电项目非常重要,这也是变种的新能源“消纳”。发展新能源项目的同时,配套建设支撑煤电,煤电给新能源项目提供了有功调节、惯量支持,稳定了电压,确保了外送通道的稳定,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关键是不给电网“添麻烦”。
随着对煤电辅助服务价值和容量价值补偿机制的完善,煤电保持着装机量的增长,但逐步将电量转移给清洁能源。这使其从电力供应主体逐渐转变为调节型电源。这是目前唯一符合国情的解决方案,将为新能源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并减轻负担。当然风光大基地建完也得考虑外输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建设特高压线路,欢迎关注下回分析。